<td id="2omok"><wbr id="2omok"></wbr></td>
  • <li id="2omok"><rt id="2omok"></rt></li>
  • 草魚的飼養與疾病預防(二)

    2018-05-29  來自: 新鄉市康大消毒劑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2172

    [防治方法]

    時間選擇。選擇在水溫為8℃~22℃的春季進行。北方地區盡量選擇水溫較低的3月進行,這有利于水霉病的預防。已感染患病的草魚不宜進行注射免疫。
    魚種準備。規格在8.33厘米以上的各種健壯無病的草魚魚種均可實行免疫注射,注射前用0.5%的食鹽水溶液對魚種進行消毒處理,時間控制在510分鐘。為了便于生產操作,可用敵百 蟲水溶液對魚種進行麻醉處理。
    工具選擇。注射器、針頭以及稀釋器皿須用75%的酒精消毒或用開水煮沸消毒。規格在9.99厘米以下的魚種一般選用4.5#5#注射針頭,規格在11.66厘米以上的魚種一般選用5.5#6#注射針頭,規格在16.65厘米以上的魚種一般選用7#注射針頭。為了防止注射時入針太深傷及魚體內臟,可在注射針頭上套一小截塑料管,暴露出的針尖長度略長于魚體腹肌厚度。


    疫苗稀釋。濃縮液在使用前先用0.65%生理鹽水稀釋10倍,一瓶稀釋好的疫苗盡可能一次用完,如一次用不完,可用注射器抽取需要量使用,抽取后用醫用膠布封住針眼。
    注射部位及劑量。在腹鰭基部注射,針頭與魚體成45度刺入魚體。規格在9.99厘米以下的魚種每尾注射0.5毫升稀釋后的疫苗,規格在9.9916.65厘米的魚種每尾注射0.51毫升稀釋后的疫苗,規格在16.65厘米以上的魚種每尾注射1毫升稀釋后的疫苗。
    細菌性爛鰓病
    流行情況:該病流行于4-10 月份,魚種至成魚均可感染。該病常與赤皮病、腸炎病并發,俗稱“老三病”。
    臨床癥狀:患病魚游動異常,獨游或散游,食欲減退,易到水上層游動,張口呼吸,嚴重時呼吸困難,開增氧機后仍在水面游動。體色發黑,頭部最明顯,鰓蓋骨的內表皮往往充血、發炎、糜爛,呈現“開天窗”狀。鰓絲腫脹,末端腐爛,呈白鰓或花鰓狀,有較多粘液,易附著污物。
    鑒別診斷:要注意與寄生蟲性爛鰓病鑒別診斷,可通過鏡檢觀察有無寄生蟲進行鑒別。
    治療:用次康大二氧化氯,按每畝水深1m100-125g 的用量全池潑灑,內服藥使用恩諾沙星粉,按每kg 魚體重0.1-0.15g 的用量拌入飼料中投喂連續投喂4-6天。
    赤皮病
    流行情況:該病是由熒光假單胞菌引起魚類一種常見細菌性疾病,主要危害草魚、青魚、鯉魚、鯽魚、團頭魴等多種淡水魚,流行水溫20-28℃,熒光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。
    臨床癥狀:病魚體表鱗片、鰭條等部位充血發炎,鱗片易脫落,魚體兩側及腹部最為明顯,皮膚充血、出血、發炎,鰭條末端腐爛,成“蛀鰭”,病變處易感染水霉病。
    治療:使用10%戊二醛溶液,按每畝水深1m200ml 全池潑灑,飼料中添加10%的恩諾沙星粉,按每kg 魚體重添加0.2g,拌入飼料中連續投喂3天。
    細菌性腸炎病
    流行情況:該病可危害多種淡水魚類,流行水溫18-30℃,常與赤皮病、爛鰓病并發。
    臨床癥狀:病魚食欲下降,散游,腹脹,肛門紅腫,剖檢可見腸壁充血發炎,腸壁彈性差,腸腔內沒有食物,粘液較多。
    鑒別診斷:應注意與病毒性腸炎和寄生蟲性腸炎進行鑒別診斷。病毒性腸炎發病急,腸道充血、具光澤、彈性;寄生蟲性腸炎剖檢或鏡檢可見腸壁或腸腔里有蟲體;而患細菌性腸炎?。耗c糜爛、無光澤、彈性。
    治療:對發病水體用10%聚 維酮碘溶液,按水體60ml/m3 濃度全池潑灑;按每kg 魚體重添加0.25g 三黃散,與飼料拌勻后內服連續投喂3-5天。
    豎鱗病
     流行情況:豎鱗病主要發生在春季,流行水溫17-22℃。

    臨床癥狀:病魚鱗片局部或全身豎立,鱗囊內有積液,輕壓鱗片,有積液射出,鱗片易脫落,病灶處充血發炎。
    鑒別診斷:應注意與寄生蟲性豎鱗病進行鑒別診斷,取病變處做水浸片,置光鏡下檢查,可寄生在鱗囊下的寄生蟲主要包括魚波豆蟲、嗜子宮線蟲等。
    治療:苯扎溴銨溶液,按每立方米水體1ml 濃度全池潑灑。
    打印病
    [流行情況:該病是由點狀氣單胞菌引起的一種以皮膚腐爛、潰瘍為主的細菌性皮膚性疾病。該病原體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,只有當魚體有損傷時,才會感染發病。以夏秋季節常見。

    臨床癥狀:病灶主要發生在背鰭以后的軀干部,以及腹部兩側,病變處呈圓形、橢圓形的紅斑,似在魚體上加蓋紅色印章,病灶處皮膚充血、出血發炎,形成潰瘍,與周圍正常組織界限清楚,嚴重時露出骨骼或內臟。
    治療:聚 碘,按水體0.15ml/m3 濃度全池潑灑,拌料內服恩諾沙星粉,20mg體重,一天一次,連用3-5天。
    癤瘡病
     流行情況:癤瘡病是由癤瘡型點狀氣單胞菌引起的一種淡水魚常見細菌性疾病。主要危害草魚、青

    魚、鯉魚、團頭魴、鰱、鳙等魚類。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。
    臨床癥狀:病變常發生在背部肌肉,背部隆起,用手輕按隆起處,肌肉失去彈性、質地較軟,嚴重時病灶處出血發炎、潰爛。
    鑒別診斷:應注意與粘孢子蟲病進行鑒別診斷,取病灶處鏡檢,觀察是否有粘孢子蟲感染。
    治療:康大二氧化氯按水體0.5-1ml/m3 濃度全池潑灑,恩諾沙星粉,100-150mg消毒劑 體重,拌飼投喂,一天一次,連用3-5天。
    白頭白嘴病
    [9]  流行情況:該病是由粘細菌引起的疾病,可感染多種魚類,尤其對草魚夏花危害最大,發病率、死亡率高。本病主要在夏季流行。

    臨床癥狀:病魚自吻端至眼球處的皮膚顏色變淡,呈乳白色,口腫脹,周圍皮膚糜爛,呈白頭白嘴癥狀,將病魚取出水面,癥狀則不明顯,個別病魚的顱頂充血,呈現“紅頭白嘴”癥狀。
    鑒別診斷:應注意與車輪蟲寄生引起的白頭白嘴癥進行鑒別診斷,取病灶處進行鏡檢,觀察是否有寄生蟲即可區別。
    治療:苯扎溴銨溶液,按水體0.22-0.33ml/m3 全池潑灑,恩諾沙星粉,150-200mg消毒劑 體重,拌飼投喂,連用5-7天。
    細菌性敗血癥
     流行情況:該病流行季節最長,危害魚類種類最多,發病率高,死亡率高,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。

    臨床癥狀:病魚眼眶、口腔、鰓蓋、鰭條、兩側體表充血、出血,眼球突出,肛門紅腫,腹脹,剖檢可見腹水,內臟有不同程度的腫大、充血及出血。
    治療:聚 碘,按水體1ml/m3 濃度全池潑灑,連用2d,第三天起分別用維生素K3、三黃散制成藥餌,每kg 飼料,分別為8g、6g、5g,連用5-7天。
    相關措施
    預防
    養過草魚種的池塘,特別是以前患過草魚三?。c炎、爛鰓、赤皮?。┑某靥敛灰糜诓蒴~種的培育。
    1.對舊魚塘徹底清淤,通過清淤和曝曬池底,以殺死病菌、病毒,消除魚病隱患。

    2.把好魚苗質量關。如果是自繁的,最 好在繁殖前對親魚進行滅活疫苗的注射。如果需引種,最 好從國家或省級苗種基地引進。

    3.草魚與鰱、鯽的放養比例控制在80:20左右。

    4.草魚種培育前期,在57天內完成魚苗的馴化搶食,飼料投喂要充足,防止因飼料短缺,造成魚苗體質弱。

    5.精飼料須用草魚種專用配合飼料,在7月中旬以前(體長10厘米左右)以投喂精飼料為主,加快魚苗的生長;7月中旬-9月中旬,減少精飼料的投喂量,增加優質青綠飼料的投喂量,使精飼料與青飼料的比例控制在1:34:9;9月中旬以后,適量增加精飼料的投喂量,精青飼料比例控制在1:11.5。同時在6月下旬~9月下旬,精飼料中要加入抗菌藥防魚病。

    6.注重日常消毒管理:⑴魚種培育前期即6月中旬以前,每15天左右每畝用2030公斤生石灰全池潑灑1次。⑵6月中旬~9月中旬每10天左右每畝用80g120g康大二氧化氯消毒劑全池潑灑.⑶養殖中后期,每月每畝全池潑灑1公斤光合細菌1次。

    治療
    1.寄生蟲魚?。喝缰腥A鳋、三代蟲等,每畝用殺蟲劑全池潑灑,隔天1次,連用2次。

    2.腸炎、爛鰓、赤皮?。孩虐l現草魚種因患"三病"有一定的死亡數量后,應立即減少精飼料的投喂量或不喂精飼料,也不投喂青飼料。停料35天以后,投少量拌有腸炎爛鰓靈的青飼料,以后慢慢增大青飼料的投喂量。待魚病緩解后,再投喂少量的精飼料。⑵將每畝5公斤大黃干燥片(粉碎),用濃度0.4%的氨水浸泡14小時以上,全池潑灑,連用3天。⑶用純度99%的卡那 霉素粉劑0.5克粘附1公斤蕪萍,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.5%左右,連用1周。注意:在草魚種患"三病"較嚴重時,忌用含氯藥物如漂白粉、二氧化氯等。否則,會造成患病魚種的大批死亡。

    .草魚肝、腎疾病的癥斷和治療
    1、黃肝(肝炎)

    癥狀:肝臟顯土黃色,膽液顯淺黃色或無色。病癥嚴重的一般還伴有腎臟腫大,腹腔有積水,腸道紅腫等癥狀。
    病因:由細菌病原體,如嗜水氣單孢菌等引起的組織器官病變。
    治療:采用水質改良與體內外殺菌并舉的技術措施。
    1.第一天和第三天,每畝水體用康大二氧化氯80g120g克,化水后全池潑灑。同時在第一天開始在飼料中中藥制劑或免疫制劑等35天。

    2.在完成第一個療程后每畝水體用EM益生菌250克以改善水質,降解有害的游離態氨、氮,控制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。

    2、綠肝

    癥狀:病魚離群獨游,頭和背部有發黑現象等。解剖發現肝臟中有綠色斑塊,膽腫大,膽液顯深綠色。
    病因:草魚長期、并大量攝取了有刺激性物質的食物;或飼料中霉菌數量超標。
    治療:
    1.不投喂發霉變質的飼料。

    2.調整或適當減少飼料的投喂量。

    3.投喂藥餌。在草魚飼料中加入解毒、排毒、消炎等藥物,如"三黃散""五黃液"等,連續投喂57天。

    3、白肝(脂肪肝)

    癥狀:魚體肝臟顯白色。
    病因:飼料營養不平衡,或飼料中脂肪含量過高。
    治療:調整飼料營養結構比例;或降低飼料中的脂肪含量。
    4、腎炎

    癥狀:腎臟有炎癥且積水,腎功能下降。同時伴有腹腔積水,魚體外表伴有敗血性出血癥狀。
    病因:由環境因素與病原體,如嗜水氣單孢菌等,單獨或聯合引起的腎臟病變。
    5、花肝

    癥狀:病魚離群獨游,魚的頭部和背部發黑,鰓部帶有少量污泥,魚鰭基部發紅,死前常躍出入面。解剖發現肝臟上有綠色、白色相間的斑塊,膽液顯深綠色或淡黃色,腸道前部發紅,有部分病魚腎臟有炎癥。
    病因:綠肝與白肝的綜合癥。
    治療:
    1.調整飼料營養結構比例的同時,適當地減少飼料投喂量或投喂次數,讓魚進行自身調整。

    2.投喂藥餌。在飼料中加入解毒、排毒、消炎、促進代謝的藥物,青板黃柏散、三黃散十鹽酸土霉素。

    3.綜合方法可參照綠肝與白肝的方法,并加以綜合。

    二、草魚肝、腎疾病的預防
    1.調控水質,定期用菌。在養殖水體中定期使用EM益生菌(乳酸菌、枯草芽孢桿菌、地衣芽孢桿菌、光合菌等有益菌種),用量為每畝水體250克;或養殖水體使用消毒殺蟲劑48小時以后,再使用EM益生菌,以控制水體中有害物質的產生。

    2.投喂營養全 面的飼料。

    3.注意飼料的衛生指標。

    4.定期消毒,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數量。

    關鍵詞: 消毒劑           
    a片在线免费观看
    <td id="2omok"><wbr id="2omok"></wbr></td>
  • <li id="2omok"><rt id="2omok"></rt></li>